9月3日,来自太阳网集团8722“小冬青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的2024级影视制作32402班学生郭慕彤、姚舒丹、钱欣林,关务2404班米好四名队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了中共四大纪念馆举办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虹口区各界群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活动结束后,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中共四大纪念馆向学校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学生志愿者们的服务精神与专业水平,并激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青春力量赋能红色教育,百人团队铸就志愿品牌
自2021年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下,“小冬青”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已发展
拥有近百名队员的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红色场馆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仅今年暑假志愿服务时长近500小时。
队员们通过“理论培训+场景实训+导师带教”三维培养模式,系统学习党史知识、讲解技巧与应急服务,形成“场馆志愿讲解服务”“红色故事主题宣讲”“大型活动协调组织”等特色服务模块。
参与其中的郭慕彤同学因前期在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中表现突出,于2025年9月2日作为中共四大纪念馆学生代表参与“声音、记忆、上海”主题公益传播展示活动,以《电波传薪火》为题进行宣讲,受到了主办方和观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
馆校共建深化“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结出丰硕成果
此次感谢信的背后,凝聚着学校与中共四大纪念馆近两年来在红色文化育人领域的深度协作成果。双方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纽带,通过共建实践课程、共育志愿队伍、共享红色资源等创新举措,逐步构建起馆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将纪念馆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堂”,累计组织2000余名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龙燕老师表示:“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我们与纪念馆共同构建了‘理论教学-场馆实践-志愿服务-成果转化’的闭环育人模式。学生们在整理史料中发现历史细节,在讲解服务中锤炼表达能力,在活动策划中提升创新意识,这正是‘大思政课’要实现的育人效果。”
未来展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新高地
据悉,学校将以此次感谢信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合作维度:深化共建“大思政课”合作育人方式,联合培养“学生讲解员导师”,完善志愿服务梯队建设;推动红色教育从场馆走向课堂。(通讯员 王晓默)
学生志愿者在开展讲解服务